胃肠道疾病在澳大利亚人群中很常见,炎症性肠病的患病率为0.6%,便秘为5%,肠易激综合征为10%,消化不良为18%。在一项更大样本量的调查中,约44%的参与者患有胃食管反流症。此外,在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中,约有10%的患者出现持续时间超过3天的肠梗阻。超过三分之一的胃肠道症状患者倾向于咨询全科医生。胃肠道疾病在社区中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影响,占据了全科医生10%的工作。
药物治疗仍然是胃肠道疾病的主要方法,如5-氨基水杨酸、皮质类固醇和生物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、促动力泻药治疗便秘、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症,以及抗痉挛、抗抑郁和促动力治疗功能性胃肠道疾病。然而,仍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。在胃肠道疾病中,阿片类药物的消耗在过去几年中有所增加,并与更多的胃肠道症状(呕吐、便秘和胃肠道严重程度)、更高的抑郁和生活质量的改变。疲劳仍然影响着超过一半的炎症性肠病患者(近50%的患者处于缓解期,超过80%的患者处于活动期。在临床试验中,有效疗法对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治疗效果仅比安慰剂提高7%-15%。因此,补充和替代药物疗法在胃肠道疾病患者中越来越受欢迎。
针灸作为中医药的手段之一,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,尤其是其镇痛作用,而且它在调节胃肠道方面也表现出了有效性。刺激主要分布在大肠经、胃经、膀胱经和脾经的不同穴位对胃肠道系统有不同的影响。例如,两项研究表明,针灸(每天刺激4个穴位,持续6周,每周刺激间隔2-3天)可以显著减少食道酸和胆汁反流,改善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。另一项研究发现,尽管每天接受一次质子泵抑制剂(PPI)治疗,但对于仍有胃食管反流症症状的患者,增加针灸(4周内10次)比将PPI剂量增加一倍更有效。同时,对于孕妇来说,针灸可以避免有限的可用药物选择,并满足患者的个性需求。
参考文献:
Dossett, ML, EM Cohen, and J Cohen. "Integrative Medicine fo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." Primary care 44, no. 2 (2017): 265-80.
Ishida, Y. "Acupuncture for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." Gut 52, no. 4 (2003): 614.
Rabitti, S, CM Giovanardi, and D Colussi. "Acupuncture and Related Therap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." 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55, no. 3 (2021): 207-17.